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python闭包和装饰器
阅读量:501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2

本文共 517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7 分钟。

本文目录:

1. 闭包的解析和用法

2. 函数式装饰器

3. 类装饰器

 

一、闭包

闭包是一种函数,从形式上来说是函数内部定义(嵌套)函数,实现函数的扩展。在开发过程中,考虑到兼容性和耦合度问题,如果想在原有的函数基础上添加东西而又不改动原有函数的结构,通常会使用闭包。但闭包的功能还不只是这个。实际上,闭包会保留定义函数时存在的自由变量的绑定,这样在调用函数时,虽然定义作用域不可用了,但是仍然可以使用那些绑定的变量。简单来说,普通函数在调用完后,函数内部的变量就释放了(因为直接调用的函数没有绑定在某一个对象上,Cpython解析器就会把它回收了),而闭包内部的变量仍然保存着。

 

普通函数不会保存变量的值:

例如:def function(value):    nums = []    nums.append(value)    return numsfunc = function(2)func2 = function(3)print(func)     # [2]print(func2)    # [3]两次调用函数返回的值都是不相同的

 

在闭包中,外部函数的变量一直会为内部函数“保留”着,每次调用函数都可以获取这些变量

def closure():    nums =[]    def function(value):        nums.append(value)        return nums    return functionclose = closure()close(5)close(6)close(7)# 元组形式返回嵌套函数function的变量print(close.__code__.co_varnames)       #('value',)print(close.__code__.co_freevars)        #('nums',)# 列表形式保存嵌套函数中自由变量的值print(close.__closure__[0].cell_contents)      #[5, 6, 7]

闭包的执行顺序可以理解为:

closure(function(value))

因此close = closure()相当于为闭包创建了一个绑定的对象,这个对象内部有变量nums和函数function。当变量在下一次调用的时候,这些量还会保存着。因此当多次调用close()的时候,nums列表会更新。

 

以上代码的解析:

对象审查(反射)

_ _code_ _返回对象中的函数

_ _co_varnames 返回内部函数中保存的变量,例如function中的value

_ _co_freenames 返回内部函数中的自由变量,自由变量是编程中的一个专业名词。

如上面的代码中,nums并不是在function函数中绑定的,它是在它的外部函数的作用域范围内绑定的,所以在function内部,nums是一个自由变量。而close对象为function函数保留了这个自由变量,在每次调用函数时,都可以更新这个自由变量。

自由变量(所有的)实际保存在闭包中,可以通过_ _closure_ _来获取,它是一个列表,每个元素都表示一个自由变量,如上面的nums。每个元素都是一个cell,它的属性cell_contents保存着这个自由变量的值,因此有:

_ _closure_ _[0].cell_contents

 

更多关于函数/类/生成器的审查可以参考官方文档:

 

 

二、函数形式的装饰器

上面讲了如何通过嵌套函数实现一个闭包,下面将装饰器是如何实现的。实际上,装饰器离不开对闭包的理解,函数形式的装饰器看起来像是闭包换了一种表达形式,调用起来更灵活和更方便。

例如:

# 函数形式的闭包registry = []def decorator(func):    print('registe %s'%func)    registry.append(func)    return func              # 返回的量必须是一个函数,否则会报错@decoratordef fun1():    print('running fun1')@decoratordef fun2():    print('running fun2')@decoratordef fun3():    print('running fun3')fun1()fun2()fun3()

 

结果:

registe 
registe
registe
running fun1running fun2running fun3

装饰器看起来有点像闭包,只不过是加了一个@的外壳,而这个外壳函数的参数必须是一个函数,并且必须要有返回函数(返回的一般是内部函数)

装饰器的执行顺序:

decorator(func)

 

内部函数的参数可以在函数调用时传入,而不必像闭包那样必须由对象传入。

值得注意的是:装饰器函数有导入时运行和运行时运行的区别,装饰器在模块导入的时候就执行了,而被装饰的函数则在调用的时候才执行。

 

上面这个被装饰器“装饰”的函数似乎看起来跟装饰器“互动”很少,那么下面结合装饰器和闭包实现一个更复杂的装饰器:

def decorator(func):    def outerFunc(*args):      # 装饰器内部实现闭包,闭包的外部函数接受任意定位变量        outerFunName = outerFunc.__name__        innerFunName = func.__name__        print('change innerFunc:%s to outerFunc:%s'%(innerFunName, outerFunName))        result = func(*args)            # 可以实现,因为闭包中保存了自由变量func        result += " and start running"        return result    return outerFunc          # 将改变返回的函数,返回外部函数@decoratordef fun(str):    return strstr = fun('This is funciton1')   # change innerFunc:fun to outerFunc:outerFuncprint(str)                      # This is funciton1 and start running

装饰器执行顺序:

decorator(outerFunc(func(args)))

 

这个装饰器内部的闭包实现还是比较简单的,只是为了说明原理,在编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添加更多的功能实现。

 

继续改造,让装饰器也带上参数

# 带参数装饰器def decorator(name):    def _decorator(func):        def outerFunc(*args):            print(name)            outerFunName = outerFunc.__name__            innerFunName = func.__name__            print('change innerFunc:%s to outerFunc:%s'%(innerFunName, outerFunName))            result = func(*args)            result += " and start running"            return result        return outerFunc    return _decorator@decorator(name='@Author:Tom')def fun(str):    return strstr = fun('This is funciton1')print(str)结果:@Author:Tomchange innerFunc:fun to outerFunc:outerFuncThis is funciton1 and start running

 

 

三、类形式的装饰器

讲完了函数形式的装饰器,那么接下来讲讲类形式的装饰器

一般类的定义如下:

class Test(object):    def __init__(self,name):        self._m = 0        self._n = 0        self.name = name    def test_print(self):          print(self.name)

 

而如果想要将一个类变成一个装饰器,那么就需要一个很关键的魔法方法_ _call_ _(),它的作用是将一个类实例变成可调用的,改造一下上面的类:

class Test(object):    def __init__(self):        self.count = 0    def __call__(self):        # print(self.count)              self.count += 1         # 每一次调用这个类实例都记录一次        return self.count# __call__函数将类实例变成可调用形式,而实际上还会有一个返回量(变量/函数),因此需要写return,否则返回为Nonetest = Test()# 以函数调用的形式直接调用类实例print(test())    # 1print(test())    # 2

这样看起来,类形式的装饰器有点像函数形式的装饰器,它也保存了一些变量。实际上这点不足为奇,因为,本来类实例的变量已经绑定在类实例对象中。

 

还可以这样用:

class Average:    def __init__(self):        self.values = []# 每次调用average实例都会更新self.values    def __call__(self, newvalue):        self.values.append(newvalue)        total = sum(self.values)        average = total / len(self.values)        return averageaverage = Average()print(average(6))print(average(7))print(average(8))结果:6.06.57.0

 

类装饰器:

class Decorator:    def __init__(self, add=1):  # 定义可以传入的参数        self.count = 0        self.add = add    def __call__(self, fun):        self.fun = fun        return self._call_func    def _call_func(self):        self.count += self.add        return self.fun(self.count)# 相当于Decorate(count)@Decorator(add=2)   # 改变传入的参数值def count(cnt):    print(cnt)count()   # 2count()   # 4

 

笔者认为类形式的装饰器会比函数形式的装饰器更加灵活和方便,因为它的内部实现可以更灵活,看起来也比较符合日常使用的习惯,因为函数式的装饰器看起来总有一点怪怪的(笔者本人看法而已)。实际使用中就要根据业务需求来选择了

 

参考文章:

1. 《流畅的python》

2.  https://docs.python.org/2/library/inspect.html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thomson-fred/p/10390589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第二百三十一节,Bootstrap 介绍
查看>>
vi/vim 三种模式的操作
查看>>
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总结
查看>>
guid
查看>>
Python中出现“TabError: inconsistent use of tabs and spaces in indentation”问题的解决
查看>>
ajax请求
查看>>
js学习总结----DOM增删改和应用
查看>>
希尔伯特矩阵(Hilbert matrix)
查看>>
(20)sopel算法
查看>>
学习总结 javascript 闭包
查看>>
实验吧一个小坑注入
查看>>
【 D3.js 高级系列 — 8.0 】 打标
查看>>
Mac必备软件推荐
查看>>
Android Gson深入分析
查看>>
display:flow-root
查看>>
判读字符串是否为空的全局宏-分享
查看>>
iOS中Block的基础用法
查看>>
mac 终端 使用ftp命令
查看>>
22-reverseString-Leetcode
查看>>
Centos 开机自动联网
查看>>